說到全人健康,就必須身心靈都是在最完美的狀態下,

要達成這個理想是必須很努力的,

當人出生到死亡,細胞的成長到老化,隨時都在更新與淘汰,

這期間不能有一點差錯,否則小病變大病。

所以只要做好

正確的飲食方法,良好充足的睡眠,適度規律的運動,積極正面的思想,

能做到這些要生病也不容易,但是談何容易呢?

先說說適度規律的運動吧!

 DSC01229    

運動的好處是什麼呢?最明顯可得知的結果就是改善整體健康狀況,

避免基礎代謝功能變差,增強免疫力,還能增進心理健康。

        那麼你願意每天撥出一小時的時間來運動嗎?

        恐怕就有很多人會說,那是不可能的,我有很多事情要做,沒時間天天運動。

        那麼總該一星期運動幾次吧,

        這是衛生署健康管理局的建議3-3-3體適能方案,

         也就是每週運動三次,每次三十分鐘,心跳達到一百三十下,

        這樣能有較好的心肺耐力,可以減少疲勞的產生,

        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病發生的機率,

        有這麼多的好處,是不是應該開始進行了,

        有氧運動、慢走、氣功、簡易體操的方式也都很好,

        盡量以每天都騰出半小時到一小時來慢走會更好。

        P7160114  

 

        再談談睡眠,一個人一生睡眠的時間,大約佔去你生命中1/3的時間,

        另外的1/3是工作,1/3是吃飯、休閒運動等,可知睡眠是多麼重要,

        但是我們卻常常犧牲睡眠做其他的活動,或是失眠導致睡眠品質不好,

        因為睡眠不足而疲勞,頭暈頭痛胃痛肝炎等,

        漸漸的慢性疾病發生後沒有徹底改善,有可能變成重大疾病。

        年輕力壯時熬夜或23天不睡覺,到了週末或有空時多補眠睡到自然醒,

        看起來睡眠的時間是夠了,但是品質卻是不好的。

        中國老祖先的智慧告訴我們,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是膽經休息的時候,

         凌晨一點至三點是肝經休息的時候,肝膽相照,

         這時如果沒有睡覺還在工作或在夜店狂歡,佔用了肝臟修補的時間,

         反而是加速消耗正常肝臟的代謝排毒能力,

         因此良好充足的睡眠是指晚上10點就上床,一直睡到隔天早上6點左右,

         這好像也是說的容易做到很困難吧。

         小孩子正在發育的期間,請家長們務必叮嚀孩子們一定要早睡早起,

         頭腦清晰學習能力才可事半功倍,青壯年則視工作情況適當調整睡眠時間,

         到了退休或因身體狀況不佳時就應該回歸正常睡眠生活品質,才能確保走向健康之路。

  DSC00112  

病從口入這句成語大家都懂。

在工業社會還沒發達的時代,沒有冰箱可以儲藏食物,

加上衛生環境不好,吃到不新鮮或腐敗的食物,

導致腸胃感染病菌而得到腹瀉或食物中毒。

現在已經到了科技發達的E世代,對於病從口入這句話又有不同的見解。

PA300213  

 

關於飲食養生方面是大家比較熟知的一部分,

西方一句諺語說:你吃的什麼東西就會使你得到什麼疾病。

換句話說,你選擇了什麼食物就決定你的健康狀況。

我們每天所吃的東西在體內轉換成能量和熱量,

供給身體各個細胞、器官、神經傳導、肌肉運動、荷爾蒙分泌、

生殖、免疫、呼吸、營養吸收、排毒等各項生理活動的進行,直到呼吸停止。

DSC02822  

傳統的觀念裡,你的長輩得到什麼疾病,恐怕你也會得到這種疾病,

我們都歸咎為遺傳因素,但是現在的研究發現,

把癌症、肥胖、糖尿病、痛風、大腸癌、或因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

所罹患的心血管疾病都歸列為生活習慣病,怎麼說呢?

當一家人每天一起用餐,炒菜時常用油炸的烹調方式來烹煮食物、

蔬菜水果的份量不足或是少吃些生食的蔬果,飯後又愛吃甜點,

平常也不運動,長久下來是不是全家人都會得到相同或類似的疾病。

還有另一種說法,夫妻結婚久了,每天吃同樣的東西,

不管好的或壞的東西都會堆積在相同的位置,是不是就越來越有夫妻臉了。

由此可知食物與生活對人類健康的關係是如此的密切。

DSC00877  

根據研究一個人健康與否,

父母給我們先天遺傳的條件只佔15%,

25%裡有自然地理環境(高山、平地、寒冷或熱帶)、

社會條件影響(環境、空氣、水)及醫療技術設備,

最大比例卻是生活習慣病佔了60%,

所以自己身體不好不能再怪罪父母跟祖先,

而是從今開始自我調整就能達到理想的狀況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巢佳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