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和世界其他各國比較起來,不僅會吃,也更懂得吃,幾乎無所不吃,
舉凡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裏游的,若是可以用來進補的,更是趨之若鶩,
反正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
然而進補也要有正確的方法與資訊,否則適得其反,
因為每個人的體質狀況都不一樣,不可以道聽塗說,爛用補品,
所以必須了解自己的體質、工作狀況、生活環境,
甚至遺傳的體質等各方面兼顧,才可以確實達到保健的目的。

傳統的中國農業社會,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忙了一整年,
總想在冬天保養身體,儲備體力,以便來年再開始。
而台灣在亞熱帶地區,像今年的氣候異常,暖冬的氣溫
,都已經過了立冬進補的節氣,卻一點寒意也沒有,
尤其是生活優越,營養過剩,人人都在喊減肥,還用得著進補嗎
?所以冬天進補的意義,應著重於養生保健更勝於滋補。

現代人的生活品質太好了,夏天熱了就躲在冷氣房內,
坐辦公室裏的人運動少了,排汗也少,又因工作壓力大,血液循環差。
可是資訊發達的
e世代,上網、看美食雜誌或電視節目,
往往輕易就可以得到消息,吃什麼、補什麼。
可是你有沒有了解自己的體質或請中醫師把脈診斷,
選擇一些適合的藥膳來調養身體,才能達到改善體質的目的,
否則一味的進補,恐怕是愈補愈糟了。

在談藥膳及食補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些相關的資料。
人體的五大器官,心、肝、脾、肺、腎。須要食物的營養才能確保身體的健康,
食物的性質有
寒性、涼性、溫性、熱性
食物的味也有酸味、苦味、甘味、辛味、鹹味五種。
它們三者之間還有著一種微妙的觀關係,
一般說來,各種食物都有它自己的屬性,也有不同的營養保健作用。

寒性、涼性的食物有清熱、退火、涼血、解毒等作用,如西瓜、冬瓜、苦瓜、薏仁、蘿蔔、蓮藕、蟹等。

溫性、熱性的食物有散熱、活絡經脈、助陽等作用,如辣椒、胡椒、肉桂、龍眼、荔枝、韭菜、羊肉等。

平性的食物在性能上無明顯的差異程度,大部分的食物以平性居多,溫熱性次之,寒涼性最少

「味」是指食物中的主要味道,即酸、甜、苦、辣、鹹。
由於食物有不同的
味,便有不同的功效。

酸味包括澀味食物,有斂汗、止喘、止瀉、縮收小便等作用,如烏梅、山楂等。

苦味食物有清熱、瀉火、降氣、解毒等作用,如苦瓜、苦杏仁、百合等。

甘味包括淡味食物,有補益和緩解疼痛、痙攣等作用,如蜂蜜、麥芽糖、黃糖、龍眼乾等食物。

辛味食物有發散、行氣、活血等作用。如薑、蔥、蒜、辣椒、胡椒等。

鹹味包括腥味食物有瀉下、軟堅、散結和補益陰血等作用,如鹽、海帶、紫菜、海蝦、海蟹等。

食物經口腔攝取到胃中消化,食品被分解,對人體某臟腑、經絡、部位等的醫療作用,
即食物的重點選擇性作用,我們稱之為「歸經」。
如杏仁平喘止咳而歸肺經;菊花對眼睛、眩暈有療效而歸肝經;
龍眼乾安神而歸心經等。
有的食物能歸數經,管轄的範圍比較大,如核桃平喘、養血、健腦,而歸肺、肝、腎經。
韭菜歸胃、肝、腎經。
 
總之食物的性、味、歸經概念反應了食物與人體的關係,
是從整體的角度來診斷個人的體質,不管是食補或藥補,
更應對每個人依當時的狀況做適當的調理,不可以用一個模式套用所有的人。

中國的醫藥就是利用以上各種理論,將人體失去平衡的部份,
就以相反性味的食物、藥物來調養,
像血與氣是中醫最注重的兩大循環系統,
如果氣血不順,循環不良,就會造成各種疾病,所以在藥方中會以清除瘀血為主。

 談到冬天要養生重於藥補,那麼就把目標定在趨寒保暖,
體質比較虛寒的人,手腳冰冷,那麼就多吃一溫熱的食物。
體質比較燥熱的人,就不必太過於補,以免虛火上升。

以中國傳統保健醫療食品來說,分成天然食物和營養補給品及部份食用性中藥材製作而成,
方法很簡單,一般人都會做,但是也有一些基本事項要注意:

1.        中藥材在烹煮前,先用清水沖洗,除去灰塵或雜質,
以清水先浸泡半小時左右,在加入其他的食材一起燉煮。
水必須淹過藥材和食物,先用大火煮滾後,再改小火燉煮
30-40分鐘。
如添加具有香味的中藥如薄荷等質地輕的花、葉時,在湯汁完成前放入

2.        煮藥材的容器最好用砂鍋或不銹鋼鍋,儘量不要用鐵鍋或鋁鍋,
因為一些中藥材內藥質滲出,遇鐵會使藥湯顏色變黑,影響藥性療效對身體不利。

3.        藥材中若有名貴的人蔘或鹿茸等,最好先浸泡於酒中,
再於燉煮的過程中加入才能發揮出它應有的功效。

4.        食補或藥補中藥材的計量,都是經過醫師長期經驗配製的,不可善自增減,以免影響療效。


一般市面上看到的藥燉排骨、燒酒雞、羊肉爐等都是四五種以上的藥材混
合,
有些人吃了覺得很好,有些人就會不舒服。
因此享用之前,要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如有感冒、腸胃炎、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痛風等病症的人最好少吃或都不要碰。
實在忍不住想解饞時,先要了解自己身體的屬性,
是偏燥熱或虛寒,可以先在藥材內做適度的調整。
像燥熱體質的人,藥材內的人蔘改成黨蔘,熟地改成生地,桂枝減量,
或是加酒的燒酒雞中,先把半量的酒加入煮揮發後,改以水來代替減少酒精的成份。

 
以上的事項都沒注意,在吃完燉補的東西後,
出現了口乾舌燥,嘴巴破皮,心悸,眼屎增加,告訴你,這就是補過頭了。這時候就多吃一些較寒性、涼性的蔬果來平衡一下,如梨、白蘿蔔、大白菜、冬瓜或是喝一點消脂降火的菊花茶、普洱茶、決明子茶等。


吃什麼對身體有幫助呢?要怎麼吃?這是一般人常會問的問題。
寒氣襲
的冬天,容易使身體的抵抗力降低而發病。
有那些滋補養氣、強身健體的藥材可以利用呢?
以下介紹一些基本藥材的性味和功效,讓大家了解後可以有更深的認知。

(一)人蔘:性味 / 性平,味甘微苦。
功效
/ 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對心力衰竭者有有強心的功效。
有補益脾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體狀無虛症者不宜服用。
服用人蔘期間不要與茶、蘿蔔、高維他命
C食物同用影響功效。

(二)黃耆:性味 / 性溫,味甘。
功效
/ 可以補養元氣,增進食慾,生血生肌,
增加身體的免疫力,提高對抗病菌的能力。
也有組織修復的能力,對傷口不易癒合的人有很好的功效,
同時黃耆有加強心臟收縮作用,擴張血管,改善血行,降低血壓,保護肝臟。

(三)當歸:性味 / 溫性,甘味。
功效
/ 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是婦科常用的藥材,
還可以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四)枸杞:性味 / 平性,甘味。
功效
/ 滋補肝腎,潤肺,明目,強壯筋骨,造血,降血壓,保護肝臟。

(五)紅棗:性味 / 溫性,甘味。
功效
/ 補中益氣,養血安神,調節婦女經期的血氣不順、氣血虛弱、失眠、睡眠品質不好、食慾不振。
若有腹部脹氣或便秘的人不宜食用。

(六)杜仲:性味 / 溫性,甘味微辛。
功效
/ 補益肝腎,強筋固骨,有安胎的功效。
治腰酸背痛,降低血壓,也可以增進抵抗力,提升免疫功能,有明顯的抗炎鎮靜,止痛的作用。

(七)黨蔘:性味 / 平性,甘味。
功效
/ 補中益氣,溫和脾胃,消除煩渴,對脾胃虛弱氣血兩虛之症有特效功能。
黨蔘對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能增強機體活動力與抵抗力,
它的補氣作用相似於人蔘,但較平緩,適於一般食療。

(八)川芎:性味 / 溫性,味辛。
功效
/ 有活血行氣、袪風止痛的功效。
可使血液循環流暢,降低血壓,適用於高血壓患者。

(九)冬蟲夏草:性味 / 溫性,味甘。
功效
/ 是補陽藥材,非常適合食療,有保肺益腎,止血化痰,鎮靜安眠,抗癌,
增加性功能及體力的功效。對於病後調養身體,久咳虛喘的治療很有效,但已肺熱咳血者忌用。

(十)甘草:性味 / 性平,味甘。
功效
/ 有補氣潤肺,瀉火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
治療氣虛乏力,咳嗽氣喘,咽喉腫痛,胃及十二指潰瘍等症。
腹胃漲氣者宜忌用,長期使用也有引起水腫、血壓升高的副作用必須注意。

下面就提供一些平日簡易的茶飲、甜點湯品,吃出美味,又得到健康。

耆歸茶飲:黃耆8片,當歸1片,枸杞20個,紅棗5個,
以上洗淨用熱水沖泡在
500㏄杯中,趁熱飲用,可重複沖泡。
(增加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

蔘棗茶:人蔘2-3片,紅棗4-5個,熱水沖泡在500㏄的杯內,趁熱飲用,可重複沖泡。
(適合體質虛弱者增加體力)

桂圓紅茶:桂圓肉10個,紅茶包1個,熱水沖泡在250㏄杯中,香味出來即可飲用可重複沖泡。
(緩和緊張情緒,補氣血不足)

菊花甘草茶:白菊花10朵,金銀花1小撮,甘草2片,
以上先沖洗一下,用熱水沖泡在
250㏄杯中,趁熱飲用,可重複沖泡。
(清熱解毒,降火)

玫瑰菊花茶:白菊花10朵,玫瑰10朵,枸杞10粒,熱水沖泡在250㏄杯內,可重複沖泡。
(明目,美顏,降火)

黨蔘棗茶:黨蔘1錢,紅棗5個,陳皮0.5錢。黨蔘、紅棗先用3碗水,
小火煮出味道後,把陳皮放入煮
30秒即熄火。
(脾胃虛弱者可生津止渴)

蜜棗桂圓粥:桂圓,米各4兩,紅棗10個,材料洗淨加水煮滾,改小火煮爛即可。
(健脾補氣,預防貧血失眠)

蓮棗麥片粥:麥片,蓮子各4兩,紅棗10個,將材料洗淨放入鍋中加水煮軟即可,喜甜味者可加冰糖。
(養心安神,促進氣血循環)

百合紅棗湯:新鮮百合4兩,紅棗2兩,紅棗先泡軟放入鍋中,
加水煮
10分鐘後,放入百合再煮10分鐘即可,加冰糖調味。
(生津潤肺,補血安神)

薏蓮山藥湯:蓮子,薏仁,山藥各2兩,薏仁先泡軟在和蓮子、山藥一起煮熟加冰糖調味。
(美白,潤膚,降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巢佳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