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是從國外異地傳入的所已加了〝番〞,
這個字,在中國大陸把他叫做西紅柿,
在台灣很多人都叫成日語外來翻譯音的tamato,
中南部地區的人大都唸成〝柑仔蜜〞。
番茄這個好吃的蔬果,最早種植在南美洲,引進到歐洲的義大利,
再經品質改良後成為一項重要的農作物,現在也成為我們重要的食物之一。
台灣的農業技術一流,也能將番茄的品質種植到最美好的成果讓大家來吃。
番茄的營養價值非常多,除了維生素和礦物質、膳食纖維之外,
還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和茄紅素,可當蔬菜又可當水果,
生食或煮熟也有不同風味口感,所以我們就來討論這個特別的蔬果。
番茄是屬於蔬菜或水果呢?番茄有大顆的和小粒的,
大顆的品種有黑柿番茄,桃太郎番茄,牛番茄,最近又研發出黑番茄,
這些品種的番茄大都拿來煮菜做料理,甜分也不高,所以就歸類在蔬菜。
小粒的番茄品種大多是玉女番茄或聖女番茄,或黃色品種,
甜分較高常當做水果來吃,所以歸類為水果。
因此血糖高的人或是已經是糖尿病的病患,
在吃番茄的時後,必須了解番茄的分類,
才不會把小番茄誤當蔬菜吃,而吃到血糖過高。
番茄無論生吃或煮熟,都有各自的優點,
生食當沙拉或水果,可以吸收比較多的維他命C,
煮熟來吃可以吸收比較多的維生素A和茄紅素,
因為番茄的果肉紮實,需要經高溫烹煮來破壞細胞壁,茄紅素才會釋放,
而且番茄拿來做菜,最好和油脂一起烹煮,茄紅素吸收率會更高。
歐洲有句話流傳:「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
還沒成熟的綠色番茄含龍葵鹼,吃下肚會有噁心嘔吐的現象,要特別注意。
所以番茄要等成熟了才可以吃,黑柿番茄這個品種,
剛採收上市的時後,很多都還是綠色的,
等到有一點變紅了再吃會比較好,綠色時會比較酸,
要等到一半以上變紅了就會甜了。
番茄成熟後顏色越紅,所含的茄紅素就會越多,
茄紅素有抗氧化的功效,而且不輸給β胡蘿蔔素和維生素E,
因此多吃可對抗自由基對正常細胞的破壞,
間接的就具有抗癌的功能,尤其是對於男性攝護腺保健效果特別好。
番茄中的胡蘿蔔素含量也多,可預防白內障,對夜盲症也有防治的效果。
除了番茄含茄紅素多,紅肉西瓜、紅色葡萄柚、
紅石榴等紅色水果的含量也不少,木瓜和紅辣椒也有一些。
番茄裡的所含的維生素C很多,可以去除皮膚上暗沉斑點美容養顏滋潤皮膚,
還可消除疲勞改善代謝的功能。也有研究發現茄紅素對皮膚癌的預防有顯著的效果。
番茄含水分多,酸甜口感,生津止渴,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當身體微微發熱但又不是發高燒時,吃下番茄養陰涼血慢慢就會改善舒服些了。
番茄的纖維素可幫助消化促進腸胃蠕動,有健胃消食潤腸通便的功能,
纖維素在腸道中結和膽固醇後排出體外,
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就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番茄有那麼多營養上的好處,但是含鉀的量偏高,
因此需要限鉀的腎臟病患,食用番茄時是要限量的。
而番茄醬在加工處理時加了鹽會有鹹味,
所以含鈉的量偏高,有限制鹽攝取量的心血管病人和腎臟病人也應該要注意。
番茄蜜餞
番茄好處多多,我們就來聊一些番茄料理吧。
番茄做中式或西式菜餚都很搭,
中式番茄炒蛋,在台灣幾乎沒有人沒吃過,
一盤紅通通黃澄澄的番茄炒蛋,做法就有兩三種。
有人喜歡先把蛋打散煎香拿出來,再把番茄炒軟後放回煎熟的蛋燴煮一下。
也有人先把番茄煮軟後,放入打散的蛋液淋入煮成濃稠的番茄蛋,
各有所好,如果綜合一下兩者的方法,也能做得好吃,
就是先煎打散的雞蛋,但是要預留下1/3~1/4的量,蛋煎香拿出來,
把番茄煮軟後,再把原來預留的蛋汁淋下去,蛋汁遇熱凝結後變濃稠了,
這樣的番茄炒蛋既有煎香的蛋也有軟嫩的蛋。
番茄豆腐肉醬湯
在一般的自助餐廳點番茄炒蛋時,感覺番茄塊好像沒那麼多,
可是吃起來番茄味又很足夠,那是廚師在煮的時後加入番茄醬,
來增加風味也可以減少一些成本。
同樣的番茄炒蛋,在國外的做法類似,就是先把番茄煮軟,
放下打散的蛋和起司一起煮,當蛋熟起司溶化後,
香濃的番茄蛋搭配麵包吃,是營養早餐的美味料理。
番茄雞湯
番茄燉牛尾
番茄在歐洲國家的烹調中,拿來跟雞豬牛或海鮮一起煮都很合適。
煮雞豬牛的話,先把這些肉類用鹽和黑胡椒醃個十分鐘後,
放在有一點點油的鍋裡煎香後拿出來,再放下洋蔥炒軟,
接著放切塊的番茄,再放回煎過的肉類,
加水或高湯和鹽,胡椒,義大利綜合香料,慢慢的燉軟就會很好吃了。
番茄雙鮮
如果是番茄和海鮮烹煮的話,想要好吃香味足,
就先把帶殼的蝦和花枝或透抽也煎一下,拿出來後炒過洋蔥蒜頭,
放下切塊番茄把番茄湯頭熬煮出味道,
最後把蝦子透抽和蛤蜊放下去煮熟就可以,
和番茄很搭的香料,蘿勒葉或九層塔放些下去,就讓一鍋番茄料理更加分。
西式料理在燉煮肉類的時後添加的水量,可以用紅酒全部取代或一半取代,
最後跟全水燉煮的風味是截然不同。海鮮材料烹煮就大都用白酒來煮。
西餐中的義大利麵,番茄肉末醬是受歡迎的口味,把切細碎的洋蔥,
和1/4洋蔥量的紅蘿蔔碎末和西洋芹碎末都炒香,接著放入豬肉末炒熟,
這時放入切小塊的番茄和水,高湯或紅酒一起燉煮到軟。
這個肉末醬可以拿來煮義大利麵或是焗烤千層麵。
番茄在歐洲國家的使用量非常的大,會在盛產時把番茄做成番茄罐頭,
或是濃縮成番茄糊番茄醬來彌補量少時可用。
我們台灣的番茄,產季會是在秋末到明年春天的時候最多,
便宜又好吃,果皮薄果肉甜,開始進入夏天時,番茄的果肉變酸變硬也貴得多,
這期間如果還想做番茄燉肉的料理,
就到超市或賣場買進口的番茄罐頭來替代新鮮番茄,一樣可以做出好吃的菜。
生番茄當肉類料理的配料也能襯托出主料的特色,
像是漢堡或三明治中,夾一片番茄,酸甜的口感,
讓大塊的漢堡肉或培根肉片吃了不會油膩。
在蔬菜沙拉中,美生菜或蘿蔓葉,
有了番茄紅來增色,更讓青菜的生食味道減少更容易入口。
紫蘇梅番茄
有時候買來的番茄果皮比較硬,老人牙齒不好或是小孩還小也咬不動,
就把番茄在滾熱的水中燙30秒,果皮裂一個口立刻撈出來泡冷水降溫,
再把果皮剝掉,這樣他們也能吃到好吃又營養的番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