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是中國人三餐的主要糧食之一,煮了一鍋香噴噴的白飯,配上好吃的菜,讓大家一吃再吃百吃不膩。

以前大家為了口感好,大都吃白米,而把磨米剩下的麩皮拿去當肥料或飼料,當養生意識抬頭時,才重視吃全穀米。

米除了主成白飯之外,還可以煮稀飯或是說成煮粥,各有好吃的風味,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粥、稀飯。

 

米是從稻子收割曬乾後,賣出前米商從穀倉中取出碾磨,去除最外層的粗糙不能吃的稻殼,

看到的黃色米粒就是糙米了,糙米由果皮、胚芽、胚乳三個部分組成,胚乳的外圍是糊粉層,

碾製成精米的時候,果皮與糊粉層被當成米糠去除,這時胚芽會跟著脫落,如果把這一層做些保留就是胚芽米了。

如果把所有黃色糊粉層的部分磨個精光,最後剩下白白的部分就是白米。

 

米的營養成分,有蛋白質,澱粉和維生素礦物質,

不管是白米或糙米,澱粉占了大部分的比例,其次是蛋白質,

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E就大不同,糙米的含量比精白米多很多。

米是華人的主要糧食之一,隨著大家的健康意識提高,對米的要求亦越來越多,

餐桌上除白飯,還會吃糙米、紫米或是十穀米,

雖然都是米糧,但其實屬性和功效都大不同,每種米各有其特殊營養成分,最

好依自己體質來選擇就是最健康的食法。

 

米是禾本科植物的種仁,以中醫的養生來說,有健脾益胃補中益氣的功能,

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健康就能正氣充足能提升免疫力,

所以多吃米飯或麵食類的食物,可以治療關於脾胃方面的疾病。

米煮成飯,是一般最常採用的吃法,農業時代下田整地幹粗活,需要吃很多飯才能吃飽,

稀飯多是在沒胃口時充飢,或是拿來當點心吃,後來也演變出各式食療藥膳粥來養生保健。

稀飯適合嬰兒、老人、消化不良、傷風感冒、胃不舒服、腹瀉、手術後恢復期間的人食用。

感冒的人,喝些熱粥稀飯,裡面含大量的水分幫助代謝排汗排尿,飽足後吃個藥,可以借助藥力功效,讓身體復原也會快一點。

若是嘔吐或腹瀉的人,失去體內的水分,在吃藥之前喝一碗稀飯,可以舒解身體的大量缺水,還能使虧損的腸胃得到保養。

煮粥時加的水多,含水分多也能預防便祕。

天冷時,早餐喝碗熱粥,有保暖、增加身體禦寒能力,還能預防感冒。

尤其春天氣溫變化大,各種病毒傳染力強,吃粥健脾益胃就能提升免疫力。吃粥真是好處多多。

 

煮粥的方法很簡單,把握住訣竅就能煮出一鍋好粥。

首先是將米洗淨後浸泡半小時,米粒吸足水分後熟的快,熬出來的粥又濃又軟入口即化。

如果要煮十穀米豆粥的話,裡面會有一些黃豆或糙米,乾硬的食材,就必須浸泡6~8小時,

讓豆類和糙米也吸足水分才能煮鬆軟,否則米煮到爛成醬糊狀,豆子都還沒熟。

 

水和米的比例,可依照濃度和加入材料的成分不同需做變化,

通常一杯米須要加8~12杯的水,水多煮出來的稀飯就越稀,

煮之前就要考慮到濃稠度,所添加的水要一次到位,

不能因為水量不足過於濃稠,中途再加冷水來稀釋,破壞米粒結構就不好吃,

萬一水量加少了煮太濃還要加水時,必須加熱水保持滾沸繼續煮才對。

 

水量決定加多少後,先把水煮滾再把泡軟的米放入滾熱的水中煮,

這樣米粒不容易黏鍋,米粒也容易熟,米粒中的澱粉質容易溶在米湯中,讓粥更加黏稠好吃。

有些人煮粥會黏鍋,就是洗米後,加了水在鍋子裡浸泡,大約過半小時候米粒軟了,

直接將鍋子放在爐子上煮,一開始又沒攪拌,所有的澱粉釋出來都在鍋子底部,這樣就容易煮焦了。

因此浸泡米的水不用多足夠吸收就可以,記得一定要另外大鍋裡煮滾8~12倍的水量,

滾後倒入米,並經常攪拌,不要讓米沉積在鍋底就不會黏鍋。

 

米放入熱水中煮時,要開大火煮約10分鐘後,再轉小火慢慢熬煮出粥的香味,

煮的時候鍋蓋不能全部蓋緊,留一些縫隙否則粥湯容易溢出來,

前後大約煮個40分鐘,就是一鍋香濃的白粥了。

有了上等好粥底,搭配一些美味小菜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或是加入各式不同食材煮鹹粥也都好吃,這就是廣東粥頗受歡迎的原因吧。

 

台式鹹粥和廣東粥不同之處就是粥的煮法大不相同,

台式鹹粥以煮好的白飯加水加料下去煮,煮的時間不長,白飯還是粒粒分明在粥中。

炎炎夏日氣溫正高沒胃口時,不管清粥小菜或是台式稀飯吃下肚,才能有體力工作或讀書。

粥的種類很多,做甜的鹹的都可以,

甜粥口味有紅豆粥,綠豆粥,小米粥,地瓜粥,紅棗粥,八寶粥,紫米桂圓粥。

鹹粥的變化也很多,皮蛋瘦肉粥,滑蛋牛肉粥,海鮮粥,香菇竹筍粥,廣東及地粥,干貝鮑魚粥,

反正想吃甚麼就煮甚麼,沒有任何限制。

粥底的米除了白米外,也可以換成黑米、紫米、糙米或十穀米,這樣變化就更多了。

順便來認識一下紫米黑米和小米。

紫米 又稱紫糯米或黑糯米,和糯米功效相似,能補氣健脾胃,改善虛弱的體質,適合氣血虛弱體質的人吃,如果怕紫米的黏性高,可以加些白米一起煮。

黑米 的黏性比紫米少些,具有滋陰補腎,益氣強身、明目活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頭髮早白、貧血、腰痠等問題。如果是消化力差的人一次不宜多吃。

小米 具有益腎、補脾、養胃的功效,容易吸收消化,適合老人、小兒、脾胃虛弱、消化吸收不良者食用,也適合開刀或產婦生完小孩後,恢復體力的病患食用。通常煮小米粥會跟蔥油餅、餡餅或烙餅一起吃,煮小米粥時要加三分之一的白米一起煮讓粥的口感滑潤一些。

最後有幾點吃粥該注意的還是要提醒大家:

1.米飯因為容易消化,尤其適合小朋友、老人家、病人及脾胃虛弱的人食用,但由於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有糖尿病人要控制進食份量。

2.粥裡面的米粒煮得很爛,容易吞嚥,但千萬別囫圇吞下,還是要在口中咀嚼多下,讓唾液和米粒混合均勻,這樣才不容易引起胃酸過多不舒服。

3.煮糙米粥或十穀米粥,裡面的糙米、豆類比白米含有更多纖維量及營養素,都是不容易消化的,年長者、嬰幼兒、腸胃不舒服的、脾胃虛弱者及痛風患者都不宜吃十穀米,反而適合糖尿病、貧血、肥胖和便秘的人食用。

4.以燉煮排骨的高湯來煮粥時,痛風病人或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也都要適量食用以免增加病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巢佳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