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喝的豆漿吃的豆干豆腐都是從黃豆製作而成的,

黃豆芽也是黃豆泡水長出來的,

消夜點心的鹹味毛豆或做菜的毛豆,也是從黃豆而來,

這就很多人不知道,如果你有興趣看看毛豆怎麼來的,

就把幾顆乾黃豆泡水一夜,長出一點芽後移到花盆中種植,

若陽台的環境適合生長也照顧的不錯,

經常澆水施肥最後就長出毛豆。

毛豆又怎麼變成黃豆呢?

成熟的毛豆若不採收,在土地上再經過一個月,

黃豆田的葉片脫落,綠色的豆莢變成黃色,

太陽照曬乾燥後會變成黃褐色或褐色,

就像稻子成熟稻穗變黃一樣就可收成。

 

黃豆是屬於豆科植物,也有幾個不同的品種。

華人或東方民族吃黃豆及其他製品非常多。

我們所稱的黃豆,在美國是叫大豆,

所以大豆沙拉油就是黃豆收成後的加工品。

美國人很少拿大豆來當作平常吃的食物,

反而把大豆加工充分利用,又跟華人當作食物的加工完全不同。

大豆含油脂豐富,最重要的加工就是做成沙拉油,

剩下的部分可萃取出大豆異黃酮和植物性卵磷脂,大豆蛋白粉,

這些都是現在重要的保健食品產品,

大豆蛋白粉還可再加工製成百頁豆腐,

是素食者主要蛋白質食物來源。

 

黃豆可做成各式好吃的食物,

現在也是西方人都推崇的重要蛋白質食物來源。

豆腐,相傳是漢武帝的弟弟劉安所發明的,

至今整個華人地區都已豆腐作為重要的食物來源,

把黃豆泡水約八小時後,乾豆子吸飽了水分,

再加水磨成白色水漿,然後把水漿放進布袋中,

過濾出的就是生的豆漿,布袋中粉碎的東西就是豆渣,

把生豆漿放進大鍋內煮滾,就是豆漿店裡的清豆漿,

豆漿加滷水後,蛋白質變性凝固了,

把這些半凝結狀態的豆漿放在木製的方盒裡,

再從上面用重物壓出水就是板豆腐了。

 

做豆腐時用的滷水也就是凝固劑,

一般是用鹽滷或石膏兩種,鹽滷的成分是氯化鎂,石膏的成分是硫酸鈣,

這兩種凝固劑放的多就做成豆腐,放少些就是豆花。

現在豆腐工廠所製作的盒裝嫩豆腐,

用的膠質性的凝固劑,口感跟傳統豆腐就不一樣了。

把壓出水的傳統板豆腐,放入方布巾中包摺成四方形,

再壓得更乾更硬就是豆乾了。

 

做豆腐的店家把板豆腐切方塊或三角塊,

經過高溫油炸變成黃色的表皮的炸豆腐,

方便我們不想在家炸東西的人有炸豆腐可以吃,

但是店家的油鍋,有可能重複一直加熱使油變質,

如果買炸豆腐回家,就用熱水煮一次,就可以讓表面的油釋出一些。

炸豆腐是經過高溫油炸,讓表面香酥。

如果炸豆腐時,用的是低溫,將豆腐中的水分慢慢逼出來,

最後再用高溫把豆腐表面炸硬一點後一點,

中間會成為空洞狀,稱為豆腐泡,

一般會拿來塞入調味過的肉末,成為好吃的鑲豆腐。

 

板豆腐切小塊拿去冷凍成為凍豆腐,

裡面的水分結成冰又退冰之後,

組織裡變成海綿狀,不容易斷裂破碎,

能吸飽湯汁中的鮮味就會很好吃,

所以吃火鍋或薑母鴨時,凍豆腐就特別受歡迎。

喜歡吃的人,自己動手做就可以了,

不管嫩豆腐或老豆腐都可以拿來做凍豆腐。

 

豆腐還能做出具有特殊風味的產品。

製作豆腐的時候,水分壓的比較乾,

切成兩三公分的方塊,曬太陽變得更乾硬,

放進殺菌的玻璃瓶裡,加入米麴,鳳梨,米酒,鹽和糖,

經過半年發酵就變成豆腐乳。

豆腐乳有的放了兩三年後香味更濃郁就是陳年豆腐乳。

壓得緊實的方塊豆腐,泡入特殊發酵的醃醬裡,

幾天後就做成臭豆腐,成為了好吃的炸臭豆腐或麻辣臭豆腐。

大陸安徽地區,有一種特別的豆腐,

利用菌種經過發酵後,豆腐塊的外層長滿了像黴菌絲的毛,

稱為毛豆腐,可惜台灣好像吃不到。

乾黃豆泡水研磨之後,除了做豆腐,豆干,喝豆漿之外,

豆漿在加熱時,湯鍋表面會出現一層膜,

用一根長棍把膜取出,放涼後新鮮吃就是生豆包,

或是用油炸過後就是炸豆包,

乾燥後就是做很多料理常用的豆腐皮,

或是做長條的乾燥品一般稱為腐竹。

另外還有百葉,千張等各式的豆腐製品,

是東亞地區華人常見的料理材料,

更是素食者主要的蛋白質來源。

 

豆漿自己在家做也不困難,

把黃豆泡軟後,加入6~8倍的水,放入果汁機中攪打散,

放入布袋中過濾,豆渣在袋子中,

濾過出來的豆漿滾熱後就是清澈香濃的清豆漿。

煮豆漿的過程,會發現不斷有泡泡狀的出現在鍋中,

是因為黃豆中含有皂素的關係,

即將煮滾的那一刻,如果稍沒注意就會滿出鍋外溢出來,

因此到最後快要煮滾的階段,就必須把火關小一點,

多煮幾分鐘煮透了再熄火。

豆漿中含有蛋白酶抑制劑,

會妨礙蛋白消化酶發生作用,阻礙養分的吸收,

如果煮豆漿時,沒煮透就會導致類似食物中毒的情況發生,

會有噁心嘔吐的症狀,只要在煮滾後改中小火,多煮個五分鐘,

就會使黃豆裡的蛋白酶抑制劑失去活性,食用時就會很安全。

 

這種豆漿是傳統的做法法,但是養生的觀念提升後,

喝豆漿就有不同的方法,

以前都是黃豆泡軟加水去磨了之後,

把豆渣過濾掉來煮豆漿,

而豆渣中含豐富的大豆異黃酮、纖維質、卵磷脂,

卻被拿去當養豬的肥料,現在就有許多人改變豆漿的作法,

把黃豆泡軟後蒸熟到軟綿的程度,

再把黃豆顆粒放在果汁機裡,

可隨意的加一些煮軟的薏仁或白木耳、黑木耳、

也可以放白飯糙米飯或五穀飯,燕麥,

蒸熟的地瓜或南瓜等,打出濃稠的養生豆漿。

 

豆漿喜歡喝原味的,甚麼都沒加就是喝清豆漿,

加了糖就是甜豆漿,也有人加了雞蛋來增加營養,

不過在這裡要提醒朋友們,

在豆漿店裡的豆漿可能不是滾到一百度的大滾,

加入生雞蛋如果蛋沒熟,怕會食物中毒,影響健康,

因為店家的雞蛋沒洗過,

蛋殼上會有雞糞沾在蛋殼外表,

是沙門氏桿菌喜歡生存的環境,

如果是自己在家把豆漿煮到滾起來,

放入雞蛋再煮滾起來,

雞蛋也熟了之後才熄火就沒有問題了。

鹹豆漿,不知道大家喜歡喝嗎?

加了蘿蔔乾、蝦米、蔥花以及碎油條的熱豆漿,

怎麼會變成細碎狀,

那是老闆先在放豆漿的大碗中加了些白醋,

倒入豆漿後,

豆漿裡的蛋白質遇到白醋的酸產生的凝固狀態,

就是鹹豆漿的特色了。

豆漿煮滾,加入豆花粉就可以做豆花。

豆漿加打散的雞蛋去蒸熟就是名符其實的雞蛋豆腐。

黃豆營養豐富,最好每天能吃兩種的黃豆製品。

 

 

 

 

 

 

 

 

 

 

 

 

 

 

 

 

 

 

 

 

 

 

 

 

 

 

 

 

 

 

 

一、傳統豆製品

1.發酵豆製品類:豆醬系列,如豆醬、醬油、豆豉、納豆;腐乳系列,如紅腐乳、白腐乳、臭豆腐、模方。

2.非發酵豆製品類:豆腐系列,如水豆腐、干豆腐、凍豆腐、復水豆腐;豆乾製品系列,如腐竹、百葉、千張、豆皮;素製品系列,如豆腐泡、豆腐卷、


 

 

製程比一比

百頁豆腐 添加物最多

市面上常見的豆腐,有傳統豆腐、嫩豆腐、百頁豆腐、雞蛋豆腐及小方豆干等多種,這些豆類製品到底怎麼製作,營養價值又如何?

百頁豆腐:傳統的作法是取豆皮一層層壓實做成,以前又叫做「千張」。但現在市面上賣的百頁豆腐,是取大豆蛋白加上水、油、澱粉、香料及黏稠劑、著色劑做成,算是豆製品中添加物較多的一種。

雞蛋豆腐:是用雞蛋加入一定比例的豆漿和鹽做成。

熱量比一比

百頁、小豆干 熱量不低

別看豆腐看似輕爽可口,吃的時候就肆無忌憚,陳麗琴提醒,以100公克當成一份來做比較,百頁豆腐的熱量就達200大卡;小方豆干也有147卡,「每個人一天所需的熱量是240卡,吃100公克的百頁豆腐,就占一天總熱量的十二分之一。」

營養比一比

傳統豆腐 保有較多黃豆營養

小方豆干蛋白質高

論起營養價值,陳麗琴說,幾類豆製品中,傳統豆腐算是相對保有黃豆營養成分較多的。它因添加硫酸鈣成型,裡頭鈣的含量,僅次於濃縮後的小方豆干。至於蛋白質含量,依序是小方豆干、百頁豆腐、傳統豆腐。

百頁、雞蛋豆腐,鈉含量高

其中百頁豆腐,因製程添加物較多,鈉含量是傳統豆腐的210倍;雞蛋豆腐因為加鹽製造,鈉含量也高,是傳統豆腐的150倍,有高血壓或腎臟疾病的民眾,食用得特別小心。

採買豆製品兩原則

1.成分愈簡單愈好

在生鮮超市採買豆類製品,理論上,盒裝產品都經過殺菌,只要沒有破損過期,安全性會比較高,不過買回家後還沒有煮食前仍應冰藏,以免孳生細菌。

至於該怎麼看標示?陳麗琴表示,一般豆腐的成分就是黃豆、凝固劑之類,成分愈簡單愈好。營養標示就是了解熱量、蛋白質、脂肪、醣類或鈉含量多寡。食品中的豆腐與豆干,防腐的規範不太一樣,選擇愈少防腐成分的最好,值得注意的是,豆腐製品不得檢出苯甲酸、已二稀酸。

2.別長期買同一家

「買東西最好別只吃同一家。」陳麗琴說,有標示的產品,因有安全認證,當然多一分保障,但基於安全起見,分散採買比較能分散風險。

豆干怎麼挑?

太白、太黃、沒冰的 最好不要買

整體來說,小方豆干不論是鈣質或蛋白質,含量都不錯,不過市面上的小方豆干,該怎麼選才能吃出健康?陳麗琴傳授訣竅,「顏色太白的、太黃的、沒有冰藏的,最好都不要。」

她說,小方豆干是從傳統豆腐脫水製成,理論上應該是傳統豆腐的色澤,也就是偏乳白豆漿的顏色才對,不過市售豆干通常都會使用4號、5號食用色素或焦糖色素上色,顏色會偏咖啡色。顏色太白的豆干,怕的是使用過氧化氫做過漂白;顏色太鮮黃的,恐添加廉價、有致癌性的工業用二甲基黃染色。

「一般在傳統市場買豆干,都是散裝貨,不會有成分標示。」陳麗琴說,選購時,應注意未上色的豆干別選太白的,並聞聞氣味,如果是漂白過的豆干,會有刺鼻味。而攤商賣的豆干如果有冷藏處理或在板架下墊冰塊,比較能保鮮。

保存小提醒

開封豆腐 可泡鹽水保鮮

陳麗琴表示,盒裝的豆腐只要沒有破損,一般保鮮期限可以達30~45天,假如已經開封,最好能泡在鹽水中,一方面保持嫩度,同時鹽也有一定的制菌效用。不過開封後的豆腐也不要泡太久,最好兩天內就煮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巢佳苓 的頭像
    巢佳苓

    原鄉原味愛健康

    巢佳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