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查蓮花蓮藕的資料時,看到以前買的一本書,
天下文化出版的台灣好蔬菜,作者簡錦玲
其中一段寫著
被當作食物食用的蓮藕原產於中國、印度。
日本約於2000年前發現種地下可以作為食物,
以花作為觀賞植物,最初只被種植於神社、佛堂的池沼中以為觀賞
其後成為文人墨士的吟詠對象之後,即被廣泛地種植。
據說中國人發現蓮藕是在東晉的時候。
大書法家王羲之有一個獨生女,
因為受到父親的寵愛,
所以王小姐的脾氣驕縱蠻横,不明事理。
由於王義之名氣極大,所以她要出嫁的時候,
要求父親給她豐厚的嫁妝。
王羲之給了她一只木箱,表示裡面都是極珍貴的寶物,
囑咐她要好好收藏。
王小姐高高興興地出嫁了,第二天她打開箱子,
想看看父親給了她什麼寶貝做為嫁妝,
沒想到打開一看,裡面僅是數十卷的畫軸及字軸,
還有父親常用的硯台及毛筆,
除此之外,裡面沒有任何值錢的東西。
王小姐非常生氣,盛怒之下,
她把所有的東西都丟進池塘,
她認為父親不愛她,從此拒絕回家。
王羲之死了之後,他生前的字畫到處為人收藏,
連皇帝都下旨要王義之的兒子王獻之,
將其生前最得意的作品《十七帖》交出。
王獻之在家中遍尋不著,
問了母親才知道原來《十七帖》給了妹妹當嫁妝。
王献之來到妹妹的夫家,向妹妹說皇上出重賞,
要收藏父親的各種文帖、字畫真跡,
還有平日所使用的筆硯等。
王小姐此時才知父親真的給了她珍貴無比的寶物,
她有苦難言,只是眼淚直流,
不斷地哀警嘆氣,在王獻之的催問之下,
才知道她將所有的物品都丢入池塘中。
王獻之領著僕人來到池塘預備打撈。
來到池塘一看,池裡長滿了青翠亮綠的葉子,
葉叢中有管狀的綠梗生出,
頂端則有著含苞未放的花蕾,迎風摇曳清新可人。
王献之看見這片美景,一時忘了前來的目的,問妹妹那是什麼花朵。
王小姐摇摇頭,表示不知道,
並說明這些花是她將筆墨、畫軸都入水中之後才生長出來的。
王献之命家人下水打撈,在爛泥中,僕人撈出一節節粉嫩光滑,
潔白似筆的東西,形狀就像是捲起來的字卷、畫軸。
王獻之細想之下,把一切做了串聯:
水面的綠葉是硯台幻化而成,
含苞的花蕾是倒置的毛筆,
水底的潔白卷根是畫軸、字帖,
至於烏黑的池水,則是墨汁染成的。
王獻之生氣地責罵妹妹,怪她不知珍惜父親的遺物,
可是已無法可想,只有據實向皇上報告,皇上在失望之餘,
在品嚐這些鮮脆可口的白色根莖後,賜名「嘔菜」表示是由王小姐愛慕財富,
與父親嘔氣而來的蔬菜。
後人改「嘔」為「藕」,又因藕根節節相連,於是與蓮字並稱而為「蓮藕」。